From 9dc5a5bcf0e5643a8fe197e8bff0e2a1d16a0ab8 Mon Sep 17 00:00:00 2001 From: PinkRabbit <46786295+GitPinkRabbit@users.noreply.github.com> Date: Fri, 15 Jan 2021 14:18:54 +0800 Subject: [PATCH] =?utf8?q?=E6=B7=BB=E5=8A=A0=E5=9C=86=E6=96=B9=E6=A0=91?= =?utf8?q?=E7=AB=A0=E8=8A=82?= MIME-Version: 1.0 Content-Type: text/plain; charset=utf8 Content-Transfer-Encoding: 8bit 实验性添加 --- docs/graph/block-forest.md | 335 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 1 file changed, 335 insertions(+) create mode 100644 docs/graph/block-forest.md diff --git a/docs/graph/block-forest.md b/docs/graph/block-forest.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..05f909f1 --- /dev/null +++ b/docs/graph/block-forest.md @@ -0,0 +1,335 @@ +## 简介 + +在阅读下列内容之前,请务必了解 [图论相关概念](./concept.md) 部分。 + +相关阅读: [割点和桥](./cut.md)。 + +众所周知,树(或森林)有很好的性质,并且容易通过很多常见数据结构维护。 + +而一般图则没有那么好的性质,所幸有时我们可以把一般图上的某些问题转化到树上考虑。 + +而圆方树(Block forest 或 Round-square tree)[^ref1]就是一种将图变成树的方法。本文将介绍圆方树的构建,性质和一些应用。 + +限于篇幅,本文中有一些结论未经证明,读者可以自行理解或证明。 + +## 定义 + +圆方树最初是处理“仙人掌图”(每条边在不超过一个简单环中的无向图)的一种工具,不过发掘它的更多性质,有时我们可以在一般无向图上使用它。 + +要介绍圆方树,首先要介绍**点双连通分量**。 + +一个**点双连通图**的一个定义是:图中任意两不同点之间都有至少两条点不重复的路径。 +点不重复既指路径上点不重复(简单路径),也指两条路径的交集为空(当然,路径必然都经过出发点和到达点,这不在考虑范围内)。 + +可以发现对于只有一个点的图比较难定义它是不是一个点双,这里先不考虑节点数为 $1$ 的图。 + +一个近乎等价的定义是:不存在割点的图。 +这个定义只在图中只有两个点,一条连接它们的边时失效。它没有割点,但是并不能找到两条不相交的路径,因为只有一条路径。 +(也可以理解为那一条路径可以算两次,的确没有交,因为不经过其他点) + +虽然原始的定义的确是前者,但是为了方便,我们规定点双图的定义采用后者。 + +而一个图的**点双连通分量**则是一个**极大点双连通子图**。 +与强连通分量等不同,一个点可能属于多个点双,但是一条边属于恰好一个点双(如果定义采用前者则有可能不属于任何点双)。 + +在圆方树中,原来的每个点对应一个**圆点**,每一个点双对应一个**方点**。 +所以共有 $n+c$ 个点,其中 $n$ 是原图点数,$c$ 是原图点双连通分量的个数。 + +而对于每一个点双连通分量,它对应的方点向这个点双连通分量中的每个点连边。 +每个点双形成一个“菊花图”,多个“菊花图”通过原图中的割点连接在一起(因为点双的分隔点是割点)。 + +显然,圆方树中每条边连接一个圆点和一个方点。 + +下面有一张图,来自 WC 的 PPT,显示了一张图对应的点双和圆方树形态。 + +![](https://img2018.cnblogs.com/blog/1126418/201907/1126418-20190711015718548-2063534813.png) + +圆方树的点数小于 $2n$,这是因为割点的数量小于 $n$,所以请注意各种数组大小要开两倍。 + +其实,如果原图连通,则“圆方树”才是一棵树,如果原图有 $k$ 个连通分量,则它的圆方树也会形成 $k$ 棵树形成的森林。 + +如果原图中某个连通分量只有一个点,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我们在后续讨论中不考虑孤立点。 + +## 构建 + +对于一个图,如何构造出它的圆方树呢?首先可以发现如果图不连通,可以拆分成每个连通子图考虑,所以我们只考虑连通图。 + +因为圆方树是基于点双连通分量的,而点双连通分量又基于割点,所以只需要用类似求割点的方法即可。 + +求割点的常用算法是 Tarjan 算法,如果你会了理解下面的内容就很简单了,如果你不会也没关系。 + +我们跳过 Tarjan 求割点,直接介绍圆方树使用的算法(其实是 Tarjan 的变体): + +对图进行 DFS,并且中间用到了两个关键数组 `dfn` 和 `low`(类似于 Tarjan)。 + +`dfn[u]` 存储的是节点 $u$ 的 DFS 序,即第一次访问到 $u$ 时它是第几个被访问的节点。 +`low[u]` 存储的是节点 $u$ 的 DFS 树中的子树中的某个点 $v$ 通过**最多一次返祖边或向父亲的树边**能访问到的点的**最小** DFS 序。 +如果没有听说过 Tarjan 算法可能会有点难理解,让我们举个例子吧: + +![](https://img2018.cnblogs.com/blog/1126418/201907/1126418-20190711015811893-1608964974.png) + +(可以发现这张图其实和上面图片中的图等价) +这里树边从上至下用直线画出,返祖边从下至上用曲线画出。节点的编号便是它的 DFS 序。 + +则有 `low` 数组如下: + +| $i$ | $1$ | $2$ | $3$ | $4$ | $5$ | $6$ | $7$ | $8$ | $9$ | +|:---:|:---:|:---:|:---:|:---:|:---:|:---:|:---:|:---:|:---:| +| $\mathrm{low}[i]$| $1$ | $1$ | $1$ | $3$ | $3$ | $4$ | $3$ | $3$ | $7$ | + +并不是很难理解吧,注意这里 $9$ 的 `low` 是 $7$,与一些求割点的做法有差异,因为为了方便,我们规定了可以通过父边向上,但主要思想是相同的。 + +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写出计算 `dfn` 和 `low` 的 DFS 函数(初始时 `dfn` 数组清零): + +```cpp +void Tarjan(int u) { + low[u] = dfn[u] = ++dfc; // low 初始化为当前节点 dfn + for (int v : G[u]) { // 遍历 u 的相邻节点 + if (!dfn[v]) { // 如果未访问过 + Tarjan(v); // 递归 + low[u] = std::min(low[u], low[v]); // 未访问的和 low 取 min + } else low[u] = std::min(low[u], dfn[v]); // 已访问的和 dfn 取 min + } +} +``` + +接下来,我们考虑点双和 DFS 树以及这两个数组之间的关联。 + +可以发现,每个点双在 DFS 树上是一棵连通子树,并至少包含两个点;特别地,最顶端节点仅往下接一个点。 + +同时还可以发现每条树边恰好在一个点双内。 + +我们考虑一个点双在 DFS 树中的最顶端节点 $u$,在 $u$ 处确定这个点双,因为 $u$ 的子树包含了整个点双的信息。 + +因为至少有两个点,考虑这个点双的下一个点 $v$,则有 $u$,$v$ 之间存在一条树边。 + +不难发现,此时一定有 $\mathrm{low}[v]=\mathrm{dfn}[u]$。 +更准确地说,对于一条树边 $u\to v$,$u,v$ 在同一个点双中,且 $u$ 是这个点双中深度最浅的节点**当且仅当** $\mathrm{low}[v]=\mathrm{dfn}[u]$。 + +那么我们可以在 DFS 的过程中确定哪些地方存在点双,但是还不能准确确定一个点双所包含的点集。 + +这并不难处理,我们可以在 DFS 过程中维护一个栈,存储还未确定所属点双(可能有多个)的节点。 + +在找到点双时,点双中除了 $u$ 以外的其他的点都集中在栈顶端,只需要不断弹栈直到弹出 $v$ 为止即可。 + +当然,我们可以同时处理被弹出的节点,只要将其和新建的方点连边即可。最后还要让 $u$ 和方点连边。 + +这样就很自然地完成了圆方树的构建,我们可以给方点标号为 $n+1$ 开始的整数,这样可以有效区分圆点和方点。 + +这部分可能讲述得不够清晰,下面贴出一份代码,附有详尽注释以及帮助理解的输出语句和一份样例,建议读者复制代码并自行实践理解,毕竟代码才是最能帮助理解的(不要忘记开 `c++11`)。 + +```cpp +#include +#include +#include + +const int MN = 100005; + +int N, M, cnt; +std::vector G[MN], T[MN * 2]; + +int dfn[MN], low[MN], dfc; +int stk[MN], tp; + +void Tarjan(int u) { + printf(" Enter : #%d\n", u); + low[u] = dfn[u] = ++dfc; // low 初始化为当前节点 dfn + stk[++tp] = u; // 加入栈中 + for (int v : G[u]) { // 遍历 u 的相邻节点 + if (!dfn[v]) { // 如果未访问过 + Tarjan(v); // 递归 + low[u] = std::min(low[u], low[v]); // 未访问的和 low 取 min + if (low[v] == dfn[u]) { // 标志着找到一个以 u 为根的点双连通分量 + ++cnt; // 增加方点个数 + printf(" Found a New BCC #%d.\n", cnt - N); + // 将点双中除了 u 的点退栈,并在圆方树中连边 + for (int x = 0; x != v; --tp) { + x = stk[tp]; + T[cnt].push_back(x); + T[x].push_back(cnt); + printf(" BCC #%d has vertex #%d\n", cnt - N, x); + } + // 注意 u 自身也要连边(但不退栈) + T[cnt].push_back(u); + T[u].push_back(cnt); + printf(" BCC #%d has vertex #%d\n", cnt - N, u); + } + } else low[u] = std::min(low[u], dfn[v]); // 已访问的和 dfn 取 min + } + printf(" Exit : #%d : low = %d\n", u, low[u]); + printf(" Stack:\n "); + for (int i = 1; i <= tp; ++i) printf("%d, ", stk[i]); + puts(""); +} + +int main() { + scanf("%d%d", &N, &M); + cnt = N; // 点双 / 方点标号从 N 开始 + for (int i = 1; i <= M; ++i) { + int u, v; + scanf("%d%d", &u, &v); + G[u].push_back(v); // 加双向边 + G[v].push_back(u); + } + // 处理非连通图 + for (int u = 1; u <= N; ++u) + if (!dfn[u]) Tarjan(u), --tp; + // 注意到退出 Tarjan 时栈中还有一个元素即根,将其退栈 + return 0; +} +``` + +提供一个测试用例: + +```cpp +13 15 +1 2 +2 3 +1 3 +3 4 +3 5 +4 5 +5 6 +4 6 +3 7 +3 8 +7 8 +7 9 +10 11 +11 10 +11 12 +``` + +这个例子对应的图(包含了重边和孤立点的情况): + +![](https://img2018.cnblogs.com/blog/1126418/201907/1126418-20190711015830778-101332191.png) + +## 例题 + +我们讲一些可以使用圆方树求解的例题。 + +???+note "[「APIO2018」铁人两项](https://loj.ac/p/2587)" + ??? mdui-shadow-6 "题意简述" + 给定一张简单无向图,问有多少对三元组 $\langle s, c, f \rangle$($s, c, f$ 互不相同)使得存在一条简单路径从 $s$ 出发,经过 $c$ 到达 $t$。 + + ??? mdui-shadow-6 "题解" + 说到简单路径,就必须提一个关于点双很好的性质:对于一个点双中的两点,它们之间简单路径的并集,恰好完全等于这个点双。 + 即同一个点双中的两不同点 $u,v$ 之间一定存在一条简单路径经过给定的在同一个点双内的另一点 $w$。 + + 这个性质的证明: + + - 显然如果简单路径出了点双,就不可能再回到这个点双中,否则会和点双的定义冲突。 + - 所以我们只需考虑证明一个点双连通图中任意三不同点 $u,v,c$,必存在一条从 $u$ 到 $v$ 的简单路径经过 $c$。 + - 首先排除点数为 $2$ 的情况,它满足这个性质,但是无法取出 $3$ 个不同点。 + - 对于余下的情况,考虑建立网络流模型,源点向 $c$ 连容量为 $2$ 的边,$u$ 和 $v$ 向汇点连容量为 $1$ 的边。 + - 原图中的双向边 $\langle x,y\rangle$,变成 $x$ 向 $y$ 连一条容量为 $1$ 的边,$y$ 也向 $x$ 连一条容量为 $1$ 的边。 + - 最后,给除了源点,汇点和 $c$ 之外的每个点赋上 $1$ 的容量,这可以通过拆点实现。 + - 因为源点到 $c$ 的边的容量为 $2$,那么如果这个网络最大流为 $2$,则证明一定有路径经过 $c$。 + - 考虑最大流最小割定理,显然最小割小于等于 $2$,接下来只要证最小割大于 $1$。 + - 这等价于证明割掉任意一条容量为 $1$ 的边,是无法使源点和汇点不连通的。 + - 考虑割掉 $u$ 或 $v$ 与汇点连接的点,根据点双的第一种定义,必然存在简单路径从 $c$ 到另一个没割掉的点。 + - 考虑割掉一个节点拆点形成的边,这等价于删除一个点,根据点双的第二种定义,余下的图仍然连通。 + - 考虑割掉一条由原先的边建出的边,这等价于删除一条边,这比删除一个点更弱,显然存在路径。 + - 所以我们证明了最小割大于 $1$,即最大流等于 $2$。证毕。 + + 这个结论能告诉我们什么呢?它告诉了我们:考虑两圆点在圆方树上的路径,与路径上经过的方点相邻的圆点的集合,就等于原图中两点简单路径上的点集。 + + 回到题目,考虑固定 $s$ 和 $f$,求合法的 $c$ 的数量,显然有合法 $c$ 的数量等于 $s,f$ 之间简单路径的并集的点数减 $2$(去掉 $s,f$ 本身)。 + + 那么,对原图建出圆方树后,两点之间简单路径的点数,就和它们在圆方树上路径经过的方点(点双)和圆点的个数有关。 + + 接下来是圆方树的一个常用技巧:路径统计时,点赋上合适的权值。 + 本题中,每个方点的权值为对应点双的大小,而每个圆点权值为 $-1$。 + + 这样赋权后则有两圆点间圆方树上路径点权和,恰好等于原图中简单路径并集大小减 $2$。 + + 问题转化为统计圆方树上 $\sum$ 两圆点路径权值和。 + + 换个角度考虑,改为统计每一个点对答案的贡献,即权值乘以经过它的路径条数,这可以通过简单的树形 DP 求出。 + + 最后,不要忘记处理图不连通的情况。下面是对应代码: + + ??? mdui-shadow-6 "参考代码" + ```cpp + #include + #include + #include + + const int MN = 100005; + + int N, M, cnt; + std::vector G[MN], T[MN * 2]; + long long Ans; + + int dfn[MN], low[MN], dfc, num; + int stk[MN], tp; + + int wgh[MN * 2]; + + void Tarjan(int u) { + low[u] = dfn[u] = ++dfc; + stk[++tp] = u; + ++num; + for (int v : G[u]) { + if (!dfn[v]) { + Tarjan(v); + low[u] = std::min(low[u], low[v]); + if (low[v] == dfn[u]) { + wgh[++cnt] = 0; + for (int x = 0; x != v; --tp) { + x = stk[tp]; + T[cnt].push_back(x); + T[x].push_back(cnt); + ++wgh[cnt]; + } + T[cnt].push_back(u); + T[u].push_back(cnt); + ++wgh[cnt]; + } + } else low[u] = std::min(low[u], dfn[v]); + } + } + + int vis[MN * 2], siz[MN * 2]; + + void DFS(int u, int fz) { + vis[u] = 1; + siz[u] = (u <= N); + for (int v : T[u]) if (v != fz) { + DFS(v, u); + Ans += 2ll * wgh[u] * siz[u] * siz[v]; + siz[u] += siz[v]; + } + Ans += 2ll * wgh[u] * siz[u] * (num - siz[u]); + } + + int main() { + scanf("%d%d", &N, &M); + for (int u = 1; u <= N; ++u) wgh[u] = -1; + cnt = N; + for (int i = 1; i <= M; ++i) { + int u, v; + scanf("%d%d", &u, &v); + G[u].push_back(v); + G[v].push_back(u); + } + for (int u = 1; u <= N; ++u) if (!dfn[u]) { + num = 0; + Tarjan(u), --tp; + DFS(u, 0); + } + printf("%lld\n", Ans); + return 0; + } + ``` + + 顺带一提,刚刚的测试用例在这题的答案是 $212$。 + + +## 外部链接 + +immortalCO,[圆方树——处理仙人掌的利器](https://immortalco.blog.uoj.ac/blog/1955),Universal OJ。 + +## 参考资料与注释 + +[^ref1]:2017 年陈俊锟同学在他的 IOI2017 中国国家集训队论文《〈神奇的子图〉命题报告及其拓展》中定义并命名了圆方树这一结构。 -- 2.11.0